事实上,早在五六年前,ABB就关注到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
纯电动汽车电费低至一公里七分钱,环保节能,养护简单,令不少用车族为之心动。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要求国内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现2015年降至6.9L/百公里的目标。
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酝酿产销两旺的蓬勃发展态势。苏金河说,希望通过微公交完善城市一公里交通圈,让市民少开私家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与低速电动车相比,众泰云100可以上牌,优势明显。而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则认为,最好把出租车都换成新能源汽车。云100横空出世,改变了纯电动汽车买不起养不起的市场形象。
制 造打造全国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国家层面,政府发力频频。微公交系统设计包含高科技元素,且非常人性化,用户只需通过手机APP就能够找到最近的租车点,然后用手机登陆账户开启车门,经指纹识别系统认证之后即可将车开走。2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部分按照有关要求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意见在沟通、建议和碰撞中逐渐得到统一,即从立法上解决有关部门长期争执的林地范围问题,完善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明确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权由省林业主管部门行使。在基层,围绕近年来生态立法的修订和制定,相关从业人员感触颇深。省级自然保护区23个,面积258.47万公顷。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科学发展的嘱咐和重托言犹在耳。
建议很快得到了回应。2014年4月,海口市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的《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为这12万亩湿地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从立法上加强了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大量农民尚没有从国家生态补偿资金中获得普遍补偿,中央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方向真正投入用于生态保护的不足一成,加剧了生态保护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同样产生了问题的,还有《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褚晓路告诉记者,从立法层面来看,海南省有关生态的制度体系已逐步形成,管理逐步规范。范例立法突出问题导向法治思维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矛盾,通过立法引导和解决问题,再回到实践中检验海南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林地管理和国土管理三部立法上的探索,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范例坚持问题导向和法治思维,是这一届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上尤为看重的一个出发点,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和矛盾,通过立法来引导和解决问题,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
审议通过《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的决定》,这些关键性法规与生态保护紧密相连,进而形成体系。在法律法规方面,1991年颁布实施《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此后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海南省珊瑚礁保护规定》、《海南经济特区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定》陆续颁布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面积10.36万公顷。
正因为有生态立法的保护,才有了自然保护区今日如大海般的绿荫。林业修正案出台后,这种扯皮再没出现过。
但在实践中,尤其是近年来违规审批、非法占用毁林日益突出,许许多多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原林地条例提出了挑战。通过的《关于确定椰子树、黄花梨为省树,三角梅为省花的决定》,增强了人们的绿色生态意识。
吉承臣坦言,作为市县林业部门,林地审批容易出现把关不严的问题,一方面给一些干部留出违规审批,谋取私利的空间,另一方面审批权收归省里后,有利于海南省所有林地得到有效统筹管理,对全省林业资源得到更好保护至关重要。关于林地范围的表述,海南原有的条例和国家法规是存在一定出入的,此前,地方的林业部门和一些相关单位在这个问题上常有扯皮。也唯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省围绕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海南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新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土地资源,既是决定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资产属性越来越明显,市场价值不断攀升,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土地闲置、非法占地、非法批地、土地领域腐败问题突出,如何破解?以立法堵塞制度漏洞,规范权力运行,就是解决之道。2014年5月,《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的决定》获得全票通过。邓云秀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为推动深化海南土地管理制度改革,2014年9月,省人大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的决定》,全面体现了国家和省委关于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新要求,其核心一点,即完善了土地审批制度,完成审批权限的调整,加强土地资源集中管理,对全省土地资源统一规划、统一交易和统一监管。
成效自然保护区270万公顷绿荫如潮从立法层面来看,海南省有关生态的制度体系已逐步形成,管理逐步规范。《决定》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总体保护和控制的范围由5万多亩增加至12万多亩。
我对受省人大之邀参加自然保护区立法评估会,至今印象深刻。表决通过的《海南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加大对砍伐和擅自移植古树名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至此,全省土地利用实现一盘棋。作出《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的决定》。
而更有一些地方急功近利,利用享有盛名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房地产、酒店等旅游建设项目,虽创造了一些利润,但造成了环境、生态上的极大压力杨冠雄提出,对涉及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的重大工程项目必须要征求公众意见,写进立法,方才能遏制不良项目随意侵占破坏脆弱的环境。在配套规范性文件方面,省政府相继批准了《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海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评估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规范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在昌江林业局负责林政具体事务的林政股负责人陶秀英从业17年,她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昌江棋子湾某酒店的项目土地,在昌江土地利用规划上明确为旅游建设用地,并非林业用地,但是土地上确有大片木麻黄等林木,林业部门根据国家森林法认为必须办理相关手续,但是国土部门和业主认为不属林地不需办手续,结果政府部门双方意见相左。省人大于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有关海南省生态保护的调研报告显示,海南省生态管理体制机制从无到有,趋向完善。
修订了《海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有效遏制开矿破坏植被环境的现象。这一时期以来,省人大提前介入《海口市公园管理条例》的修改阶段的论证工作。
除了林地范围明确之外,林地审批权收归省林业部门,也减轻了我们的压力。截至目前,海南全省建立了自然保护区49个,总面积为270.25万公顷。
这一次立法评估会召开的背后,呈映的是生态保护正面临着的几大现实问题:一些山区为获取更多土地种植槟榔等经济林木,采取扒树皮的方式使天然林木慢慢死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用生态法规呵护绿水青山9部关键性法规与生态保护紧密相连,进而形成体系海口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红树林湿地,它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上看,全省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全部建立管理机构即使抛开那些临时性手段,APEC蓝也提供了一系列可行经验,总结并把这些经验坚持下去,蓝天常在就不是奢望。如果说保证APEC会议顺利进行是项政治任务,对治霾有硬指标化考核的话,保证治霾的持续性也应有刚性制度举措作保障,明确纳入政绩考核,如此,政府部门才能真正成为责任主体,作好治霾所需的各种安排。
事实上,这种治理光靠政府无法完成,还应引入市场化的调节机制。北京APEC会议期间,APEC蓝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尽管雾霾的形成机制还有待详研,但事实已经证明,雾霾的形成机制复杂,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燃煤烟气硫硝含量过高,农畜牧业排放、生物质燃烧是原因,甚至土壤、江河污染丧失了自然净化功能也可能是原因。首先,政府部门可把留住蓝天当作政绩考核的硬杠杠。
显然,粗放式增长模式下,对于大气污染的问责力度不够。APEC蓝能不能保持住?从北京及周边地区采取的限产、限行、禁烧等措施的严厉程度看,其中包含的许多非常规手段客观上确实难以持续,留住APEC蓝殊为不易。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